着眼战略全局 提振发展信心——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******
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。非常时期,信心比黄金更重要。
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,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、提振发展信心入手,纲举目张做好工作。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信心放在战略全局的出发点、经济工作的切入点,直面经济领域重大热点问题,如增加收入扩大消费、国企民企平等对待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、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作出明确回应和具体部署,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,也对提振市场信心、稳定发展预期发挥了“定心丸”作用。
今年以来,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,疫情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,中国经济处于艰难时刻。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,最重要的就是千方百计改善预期,着力夯实信心根基。通过顶层设计释放积极政策信号,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提供尽可能多的确定性,使广大市场主体更好规划行动路线,以市场活力的强劲复苏、内需潜力的强大释放,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最澎湃的动力、最坚实的支撑。这也是“纲举目张”透出的深意所在。
信心,源自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科学判断。历经新时代以来的10年奋斗,我国经济发展达到新高度:2021年经济总量达114.4万亿元,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到18%以上;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1.25万美元,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;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1,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,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制造业攀上新高度……对这样体量壮观的经济巨轮,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都将是阶段性的、短期的、外在的,无论外部如何“千磨万击”,都不会改变既定的目标和航程。
信心,源自稳中求进、全力拼经济的上下一心。为了“把失去的三年抢回来”,近日,多地政府牵头组团、出国“抢单”的消息冲上热搜,激发了全社会复工复产的热情和信心。“政府搭台,企业唱戏”,越是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较大的时期,越是需要实打实的政策支持,需要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服务精神。不少企业的“抢单”成绩,也为整个上下游产业链、供应链注入新的活力。实践证明,以稳应变、以进固稳,上下一心、真抓实干,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,让干部敢为、地方敢闯、企业敢干、群众敢首创,必将汇聚起最强劲的发展动力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历史地看,几十年来,中国经济一次次履险如夷、化危为机,也证明危机之中确实蕴含新的重大机遇。坚定信心、因势利导,就能变压力为动力、化挑战为机遇。这是一条成功的实践经验,也是历史交予我们的重大考验。时势在我!抛却疫情的阴霾,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里大有作为,我们将继续创造新时代的气象万千!(经济日报评论员)
晋商故里手艺人手工“滚”元宵30余载 传承地道年味******
(新春走基层)晋商故里手艺人手工“滚”元宵30余载 传承地道年味
中新网晋中2月3日电 题:晋商故里手艺人手工“滚”元宵30余载 传承地道年味
作者 杨静 韩俊媛
元宵节将至,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古镇内一家老字号传统手工元宵店,前来购买元宵的顾客络绎不绝,不时还有游客驻足观看、拍照。
现场,手艺人手拿笸箩,双臂规则摆动,一颗颗小小的元宵在笸箩里不停翻滚着,蘸水、滚制,重复四五遍后,饱含着吉祥、喜庆、团圆的手工元宵便制作好了。
顾客杨丽一边排着队,一边给孩子讲着手艺人制作元宵的步骤,孩子看得目不转睛。“现在很少见传统手工‘滚’元宵了,买点给家人尝尝,原料和制作流程都看得见,吃着也放心。”杨丽说,老字号老味道,马上就是元宵节了,吃到这口软糯清香的元宵,一个团团圆圆的年才算真正过完。
这让几代人念念不忘的传统味道,是传统手工元宵制作手艺人吴百中坚守了30余载的情怀。传统的制法,地道的口味,手工元宵现做现卖,口感新鲜,为民众的年味增加甜蜜。
“磨粉、做馅料、沾水、滚制,少一步都不行。”吴百中介绍,手工元宵制作看着简单,其实是个技术活。“要想元宵好吃,首先得把馅做好。”
“经过炒制的芝麻、花生等捣碎,和白糖一起放入盆中拌成馅料,再制成馅块儿。”吴百中说,自己磨面,不加任何添加剂,这样做成的元宵在沸水里越煮越香,吃起来松软、不粘牙,甜度适中,馅足汁多。
不同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元宵品种,吴百中制作的传统手工元宵主打黑芝麻馅和五仁馅,馅料全部由他手工制作,每颗元宵都馅料饱满,一口咬下去能清晰看到其中的材料。
“随着时代的发展,元宵制作工艺逐渐实现全自动机械化,虽然市面上的元宵种类越来越多,但传统手工元宵还是备受大家青睐。”每年,吴百中从正月初二就开始现场制作、售卖手工元宵,“一天能卖500袋左右。”
“舍不得丢弃这门老手艺,希望将传统美食文化发扬光大,把传统的味道传承下去。”吴百中说,手工元宵承载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,吃着传统手工元宵,更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盈彩网投资平台地图 |